中新网南宁7月28日电 (韦佳秀 林浩)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刘友谊28日表示,广西采取政企合作方式建设广西智慧教育平台,推进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链整合,切实让好的平台、优的资源惠及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学生。
当天,2023年广西教育数字化转型推进会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研讨会在广西南宁召开,会议以“应数而变 因势而新——推进教育数字化 开辟发展新赛道”为主题。刘友谊在会上作上述表示。
图为会议现场。韦佳秀摄
推进会上,中国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指出,去年以来,教育部全面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整合集成三大资源平台、读书平台、服务大厅、专题资源、地方专区,建设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截至目前,平台浏览量超300亿次,访客数超21亿人,成为教育系统最重要的公共服务产品;通过“三个课堂”和“慕课西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
据介绍,会议还举行了广西智慧教育平台(桂教通)、广西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上线仪式和广西教育数字化发展生态联盟成立仪式。
雷朝滋表示,希望广西以广西智慧教育平台上线和接入为契机,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支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同时,希望广西加快推进中国—东盟产教融合数字化平台建设,开发面向东盟的学历教育和技术培训的数字资源,打造教育开放合作试验区。
会上,刘友谊介绍,近年来,广西教育系统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经过接续努力,广西中小学信息化教学环境全面普及,全区中小学宽带网络接入全覆盖,班级多媒体教室实现全覆盖,“互联网+教育”平台体系初步构建。同时,建成“八桂教学通”和广西中小学云课堂平台,实现优质资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
刘友谊指出,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进入数字化转型新阶段。下一步,广西将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市县教育城域网建设,力争2023年年底前全部接入广西教育网,建好用好教育数字基座,努力构建广西智慧教育服务体系。
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东信”)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裁鲁东亮表示,中国东信作为“桂教通”平台的投资建设及运营方,将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不断提升技术研发能力,优化平台功能和用户体验。“教育数字化并非简单地将传统教学模式迁移到线上平台,而是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师生互动和个性化学习。”他说。(完)
中新网乌鲁木齐7月28日电 (苟继鹏)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下简称“克州”)乌恰县近日举办的第九届玛纳斯国际文化旅游节的开幕演出上,15岁的“玛纳斯奇”(《玛纳斯》说唱者)玉米塔力·耶提库在台上唱响民族史诗《玛纳斯》,台下人山人海,座无虚席。“对于我们柯尔克孜族来说,《玛纳斯》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闪耀。”玉米塔力·耶提库这样说。
地处天山和昆仑山交界的克州,是中国唯一的柯尔克孜族自治州。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柯尔克孜族人擅长用传唱的方式记录民族历史,在岁月的长河中汇聚成长达23万余行的史诗《玛纳斯》。
第九届玛纳斯国际文化旅游节7月中旬在新疆克州乌恰县开幕。图为开幕式上玉米塔力·耶提库在台上唱响民族史诗《玛纳斯》。苟继鹏摄
柯尔克孜族的百科全书
《玛纳斯》是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堪称“柯尔克孜族的百科全书”。长期从事《玛纳斯》研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阿地里·居玛吐尔地称,《玛纳斯》产生于9—10世纪,千百年来,通过不同时代的“玛纳斯奇”世代传唱,不断锤炼、完善,吸纳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智慧、艺术精华,成为一部篇幅宏大、内容深刻、结构完美、震撼人心的口头史诗精品。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传说中著名的英雄和首领。史诗叙述玛纳斯一家子孙八代人,领导柯尔克孜族人民反抗掠夺和奴役,为争取自由和幸福而进行斗争的故事。史诗共分八部,以“玛纳斯”的名字为全史诗的总名称,其余各部分别以该部的主人公名字命名。史诗的每一部独立成章,叙述一代英雄的故事,各部又相互衔接,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2009年,《玛纳斯》史诗与藏族民间说唱体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共同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
在传唱过程中,《玛纳斯》史诗产生了许多唱本和变体异文。“其中,演唱大师居素普·玛玛依的唱本篇幅宏大、结构完整,最为光彩夺目。仅从他一个人口中记录的文本就有8部,长达23万行,篇幅比古希腊荷马史诗还要长10倍之多。”阿地里·居玛吐尔地说。
“接力”传承后继有人
第九届玛纳斯国际文化旅游节还组织了青少年玛纳斯奇说唱大赛,十几位来自各地的青少年“玛纳斯奇”以歌会友,进行切磋。最终铁力瓦尔地·白先那洪脱颖而出,拔得头筹。
2022年刚从新疆师范大学民族学专业毕业的铁力瓦尔地·白先那洪从小就想成为一名出色的“玛纳斯奇”。如今他已成为克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玛纳斯保护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负责《玛纳斯》演唱异文的抢救性保护、玛纳斯奇和代表性传承人唱本田野采集、录音以及传承人培训等工作。
第九届玛纳斯国际文化旅游节还组织了青少年玛纳斯奇说唱大赛。苟继鹏摄
“我13岁时师从居素甫·玛玛依,越是唱得久,内心对《玛纳斯》的探寻就越不仅仅停留在演唱上。”铁力瓦尔地·白先那洪说,上大学期间,他利用寒暑假拜访了很多“玛纳斯奇”,同样的故事情节,因为不同人唱,而有了千变万化的表达,这令他对《玛纳斯》史诗有了新的理解。
“我算是最年轻一代的《玛纳斯》研究者了。我从小跟着曾爷爷居素普·玛玛依学习《玛纳斯》,二十多年来《玛纳斯》史诗已经成为我生活学习的重要一部分。”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2021级博士生、新时代英雄史诗《玛纳斯》传承人托合那力·吐逊那力说,他希望自己也能肩负起传承民族史诗的重任。
对于《玛纳斯》的传承和保护,托合那力·吐逊那力也有着自己的思考。“我想在前辈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努力鼓励更多年轻人热爱这部史诗,为将先辈留下的文化遗产传承给后代作出自己的贡献。”他说,在网络时代,他还想尝试通过短视频等新的手段来更好地传播《玛纳斯》史诗。
千年史诗创新演绎飞入寻常人家
第九届玛纳斯国际文化旅游节上,中国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格萨尔》《江格尔》和《玛纳斯》的同台汇演。压轴演出的是由克州歌舞团带来的歌舞剧《玛纳斯》。报幕一出,台下便响起欢呼声一片。
歌舞剧《玛纳斯》演出现场。苟继鹏摄
“《玛纳斯》多少年来都是口头传唱。我们在此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编创了歌舞兼备、叙事叙情的原创歌舞剧《玛纳斯》,并于2020年在江苏南京成功首演。”克州歌舞团党支部书记杨花明说,以歌舞剧形式演绎《玛纳斯》具有连贯性和灵动性,更容易被观众接纳,也更具有传播性。
“95后”柯尔克孜族小伙巴合提白克·艾克拜在歌舞剧《玛纳斯》中扮演英雄玛纳斯。“好久没有遇到这么热情的观众了,现场演出效果特别棒,能为家乡的人们演出我感到很荣幸也很自豪。”巴合提白克·艾克拜说,他的父亲也扮演过玛纳斯,受父亲的影响,自己从小就喜欢这部英雄史诗,希望尽自己所能把歌舞剧《玛纳斯》演好,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玛纳斯》。
近年来,克州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传承与创新并重,对包括《玛纳斯》在内的各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加强保护。根据《玛纳斯》唱本改编的舞剧、歌剧、歌舞剧先后向外界公演,英雄史诗《玛纳斯》走下帕米尔高原“飞入寻常百姓家”。(完)